在業界,中天集團是浙江建筑企業中的杰出代表。2013年,中天全集團總產值及銷售額超600億元。形成了以杭州、上海、北京、西安、武漢、廣州、天津、成都、沈陽、呼和浩特、南寧、鄭州等中心城市為主的13大區域市場,企業經營地域覆蓋國內20幾個省、市、自治區,年竣工面積超1800萬平方米。因實施卓越的績效管理,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被浙江政府授予首屆省政府質量獎。
任何外延的強大都是內涵充盈的表現。中天集團今天的領軍地位絕非一日之功,而是基于長期持之以恒的“三大工程”的建設基礎上的必然成果。這就是中天集團董事長樓永良始終強調的 “隊伍建設”、“質量提升”、以及“文化品牌”三大工程。三大工程中,“質量提升”是企業生存的基礎,“隊伍建設”則是企業發展之根本,在一手抓產品質量、一手抓隊伍素質中形成的“文化品牌”則是支撐企業走向卓越的保障。這三者絕非孤立,顯然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正如樓永良所闡述的,“質量提升工程是中天長期、持久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中天的一項基本功。打造職業化隊伍和建設中天文化品牌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企業能有質量、可持續地健康發展”。
1.質量提升
中天董事長樓永良表示,作為建筑企業,工程質量自然是其基本內容,也是“質量中天”的最基本要求。“但中天的質量提升工程,不能只講狹義的建筑工程質量,要從業務質量、隊伍質量、管理質量、制度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全方位、系統性地認識質量。同時應通過加快體系建設、制度建設、標準建設的力度和強度,從質量的多方面內涵與外延上來提升企業的整體質量水平”。
2000年,樓永良提出,“要在強手如林的市場上立足,必須樹立‘每建必優’的意識。” 這個“優”不僅指每個工程都是優質工程,而且是指業務優、隊伍優、組織優、管理優、質量優、安全文明、用戶滿意、創造信譽、創造價值。這個具有高層次內涵的“優質”將中天的品質提到了更高的層次,它將企業的發展從最初為求生存追求的產品質量,提高到了作為建筑業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確保“每建必優”的運營質量的境界。這種對質量的高層次理解,使中天成為業界為數不多真正理解“質量”含義的業界領袖,中天也正是在這種“大質量”觀的引領下,通過不斷探索、努力實踐,實現了企業質的飛躍。
此后,“每建必優、精細管理”成了中天的質量管理方針。質量意識、創優意識在公司的各項管理中都有充分體現,并成為中天人這個群體中每個個體的自覺行為。他們通過建立以“目標管理,精品策劃,精細管理,節點考核,每建必優”為內容的質量管理體系,將中天的“每建必優”不僅體現在工程質量上,而且也充分體現在企業經營活動的每件事情中。規章制度只有深入人心,并且成為人人自覺“踐行”的習慣時,才算是真正的“落地”了,而這個時候,制度已然成為“企業文化”。發自內心的認同能夠有效地指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為,中天的質量文化正是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逐漸成了中天企業文化的基石。
2.隊伍建設
樓永良一直強調,中天最寶貴的資源是人才,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事實上,中天這些年的持續發展與這支隊伍的日益成長是密不可分的。中天曾經在企業改制前后引進了大批優秀應屆大中專畢業生,這批年輕人在中天唯才是舉的用人機制中脫穎而出,很多人二十五六歲就被提拔為分公司經理。正是依靠這批年輕中天人的專業技能和拼搏精神,中天一路開疆辟土,靠質量、誠信奠定了全國市場區域化運作的大好局面,從而由小變大,逐步走上了持續健康發展的快速軌道。
樓永良認為,浙江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前30年發展靠的是先發優勢,但先發優勢不等于持續優勢。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推進,浙江民營經濟的先發優勢已面臨極大挑戰。因此,必須改變思想,真正將“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核心競爭力”等觀念落到實地。中天在大量引進人才的同時,做到了“引”、“用”、“育”相結合,不斷優化隊伍建設體系,打造出了一支職業化團隊,從而保證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2010年,中天集團在隊伍建設方面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新制度、新舉措,并形成了支撐集團健康發展的有效機制,如完善考核制度,設立技術崗位薪酬體系;修訂和完善了對下屬單位的績效考評辦法;推行股權激勵機制,實施“動車組”計劃從而有力地激發了各級主管與中天形成命運共同體,與企業共同發展的熱情。2011年,中天大力推進專業技術等級序列制度和項目部員工直接補貼制度,將隊伍建設工程的主體進一步延伸至一線員工。這位集團儲備人才、增強實力提供了有力保證,也為中天職業化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3.文化品牌
多年來,中天集團一直以“價值創造”為核心、以“項目文化”為突破來建立企業文化。項目部是建筑企業內部最基層的單位,中天一直以項目文化作為職業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突破口,讓中天主流文化覆蓋全集團,滲透在員工的日常生產經營和行為處事中。他們積極運用《中天人》、中天網絡電視等載體,開展典型人物、典型事跡的宣傳報道,通過典型來引導全體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職業觀。在中天,各單位辦公室均為企業文化建設職能部門,他們的辦公室和項目部都設立了文化專員,負責職業文化建設相關培訓、推廣和執行工作。同時他們還廣泛開展增強凝聚力的各類活動,如籃球賽、乒乓球賽、生日會、中秋晚會、登山旅游、文化培訓、演講比賽、拓展訓練等,尤其是每年一次的員工文化體育節,中天已經連續舉辦了16屆。
企業文化是企業長遠健康發展的基因,是企業最不可模仿的優勢,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長期規章制度的積累和潛移默化。1996年,中天在業內率先推出CIS戰略,制定了項目部CIS執行辦法、規范度測評辦法和詳細參考圖示,形成統一的企業形象;2004年,中天制定了《中天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綱要》,形成了中天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明確指出了今后企業文化和品牌建設的方向和目標。文化不是領導者一廂情愿灌輸出來的產物,它來自員工最原始的發自內心的認同。一直以來,中天始終把自己作為創業者平臺,為各類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他們更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給予每一位成員更好、更快的成長環境,他們通過自己的傳幫帶,像帶徒弟一樣帶著年輕人出師,提供機會、資源幫助他們成長和富裕起來,這種感情和利益的雙重紐帶,使得中天人向心力和忠誠度都非常高。
中天的文化不是簡單的灌輸,而是實實在在的實踐。早在1995年,為了解決公司許多長年在外奮斗的職工孩子入學問題,中天借了兩間教室,辦起了“中天高中”;1996年,中天沒有建辦公樓,而是投資了6000萬元,先建起了東陽第一所高規格、高標準的“中天高級中學”;2001年,中天出資200萬元設立了基金會幫助企業的困難職工,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隨著中天事業的不斷壯大,公司努力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把這種“大愛”帶到了社會上。他們創建綠色工地,參與社會建設;支持東西部文化交流,送“萬場”電影下鄉;出資1億元,成立愛心公益基金;設立“慈善行動日”,發布慈善綠皮書;組建志愿者隊伍,經常性地開展捐資助學、救災扶貧等公益活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獲得了“中華慈善獎”,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中國十大慈善企業、中國優秀企業公民。他們秉承“真心締造美好家園”的企業使命,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逐步建立起企業的價值觀體系,形成了具有中天特色的企業文化,引領著中天持續健康的發展。
一曲《中天之歌》,每每都會讓在場的中天人激情澎湃,正是這種大家庭般的企業氛圍、這種“達則兼濟天下”的大愛無疆的情懷,牢牢地凝聚了中天的人心,激昂了斗志,也最終造就了中天的輝煌。
